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
xx雜誌教育競爭力
某雜誌前陣子自行公佈台灣各縣市的教育競爭力,害慘很多了,尤其是那些教育資源低落與資源分配不均的縣市,彰化縣即為其中之一。
該雜誌列出教育相關的四大面向:政府投入和滿意度、閱讀力、教學力、弱勢關懷力。但我很想知道,這四個面向是如何產生的,這四個面向真的能代表「教育競爭力嗎?」,再者他們提出有45個指標,我很想知道是哪45個指標。許多人作研究,自己會憑空生出一些指標來,這是很危險的,因為這樣的調查,根本問不到真正的內涵,指標不俱代表性時,根本是問東講西。舉個例子,我們要調查學生的閱讀力,結果問學生一星期讀幾篇文章、讀幾個種類的文章。我們台灣的教育,目前最糟糕的是,很喜歡一大堆數據,從教育部、教育處都是這樣,一天到晚問學生看過幾本書,卻沒想過學生真正喜歡上讀書了嗎?學生真正對閱讀已經產生了興趣嗎?學生真正被文章所感動了嗎?如果我們的問卷不是去瞭解這些深層的內涵,只是問「讀幾本」、「讀幾次」等表面數據,那問卷不可以命名「閱讀力」,而是「閱讀次數調查」。再者,樣本的取得方式與過程也應該向讀者交待,問卷工具的製作過程、是否具信效度等都要交待一下。不然,會造成許多失真的結論產生,造成許多人有形無形的傷害。有公信力的雜誌業者更應當嚴謹面對。
在教師認真指數方面,彰化縣可能墊底嗎?我很懷疑,「最近一年一週備課時數是否超過十小時?」、「寒暑假備課是否超過七天?」、「是否參加專業教師研習?」、「是否每月閱讀專業文獻?」、「每個月是否都會和同事討論和分享教學上的問題?」、「是否贊成教師評鑑?」,這幾個問題,我問一些彰化教師朋友,結果都是很正向的,為何該雜誌調查的結果卻是低分。再者,這些問題代表「認真」的真正含意嗎?不難發現我們又是重視數據化的東西,數據很重要,但深層的內涵更重要,因為那才是精華所在。以「是否參加專業教師研習?」這問題為例,
假設一位老師寒暑假不常參加,可是他卻常常透過網路閱讀國外專業資料,這樣算認真嗎?我覺得是「認真」,我自己就是常這樣充實自己的專業領域的。
總覺得台灣教育高層很喜歡速成的、表面數據的東西,因為這樣可以表現出自己在位時的豐功偉業,很少人會真正去關心台灣教育真正的競爭力,所以你會常常看到同樣的東西每年重新重頭來過,而不是有計劃地推展。大家一直說未來的社會一定要有創造力,那我們的教育也看不出何時在往這方面前進,原地踏步居多。我們贊成要培養孩子的個別的專長,適性發展,可是你卻很難看到孩子能展現自己的專長,藝能、體育資優的學生還是普遍不被重視,大家喊了很久,還是專注在「智育」表現。
以上純屬「三本貓」個人看法,如有誤謬,敬請指教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